新冠疫情中行业应对之师见|施媛媛:疫情终会过去,旅游行业的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1-10-28     浏览次数:


施媛媛

青年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文化与社会心理学、旅游心理学


转眼全国人民已经持续宅在家中两个月了,也从一开始的“好想出去玩”,慢慢适应了居家自我隔离的状态。如今各单位都逐渐分批复工,于是习惯了居家躺着的人们,又要开始适应复工的生活……在过去的两个月,大家的心情也是随着疫情,随着各种突发事件起起伏伏,仿佛人生从未如此跌宕……


无论遭遇多大的打击,人们总是会慢慢适应困境,从恐惧、悲伤、愤怒等负性情绪中回归平静,这就是心理调试。这两个月关于上班大家的心情波动曲线大致如下图——虽然几经波折,但是总会回到一个正常的基线水平。


居家办公学习最大的困难就是效率太低。为什么同样是一个人,在办公室就比在家里的效率高很多?类似的,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去图书馆抢位置自习,但是在宿舍却完全无法学习?


这是因为不同情境下你的身份角色不同。每个人都有很多身份,在办公室,你就是单位的一员,办公室的环境、所接触的同事、所聊的话题都启动了你的工作身份,在这个身份下,你必然做出符合身份的行为,好好工作。而在家中,大部分的时候,你的身份是女儿,是母亲,或者是铲屎官——这些身份都与工作无关;有的时候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做足准备要好好工作了,却又被家中突如其来的事件打乱节奏(比如家里的娃突然哭了,主子突然来了o(╥﹏╥)o)。


我曾经也是不喜欢居家办公的,因为我心中给家的定位就是休闲娱乐,与工作无关。但是这两个月我深宅在家中,居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前两天回了办公室反而觉得在家效率更高。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居家工作提高效率的小贴士


1、相对独立的工作区域

在家里圈出一片工作区域(当然,有条件独立书房的最好),将这个区域里所有会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拿走(比如游戏机、电视啦、玩具啦),集中摆放办公用品和专业书籍,将目之所及的视觉线索换成跟工作学习相关的,时刻提醒自己是在工作。


2、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

跟家人约好一个工作时间,在这个时间内不要打扰你。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跟小朋友提条件有点困难,所以在同一个时间给小朋友安排好任务(当然,家里有人帮忙带娃当然更好)。注意要在办公之外的时间尽量提供补偿,不能冷落家人,毕竟家人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当你的办公时间相对固定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里,久而久之,你的生理机能也会进行相应的调节,那一时间段内你的生物钟会调到效率最高模式上。


3、适当的仪式感

仪式有助于我们启动工作身份。想想自己平时工作必做的事情,比如换掉居家服(虽然我承认居家服很舒服,但是过于舒服的衣物会让我们缺乏工作时的紧张感),泡上一杯咖啡或者热茶,放一点轻音乐等等。另外,合适的音乐也有助于我们屏蔽外界的杂音,集中注意力(忌有歌词的流行音乐,只会让你分心!)。


4、合理的计划

很多人喜欢先处理简单的小任务,把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任务拖到deadline才熬夜完成。这是因为临近deadline才会有一种紧张感和焦虑感,逼着我们不得不去完成。但是居家办公时期真的能靠一次两次熬夜完成任务吗?特殊时期保持工作绩效也是很重要的。因而希望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将大任务分解成不同的任务,制定多个任务节点。如果自己制定的计划执行起来动力不足,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同事或者上级加个压(比如那些论文迟迟没有进度的同学,导师们是时候去催一催了!)。


(媛媛老师家中的办公区域)



生活的艰难,在旅游从业者那边,可不是适应居家办公这么简单。


从每天关注着各地的新增确诊病例,到每天看到有新的清零的城市,我国的新冠疫情也到了后期。但是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还在扩散,我国输入病例与日俱增。因而,疫情对旅游业的巨大冲击,短期内也无法完全恢复了(当然,行业分析有更专业的老师来分析,我就抛个砖 )。。。


疫情期间,很多博物馆开放了电子展览,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随着时间线的拉长,无疑也在敦促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进程。餐饮行业则在短期内扩展了外卖业务和速食类产品的业务。比如我很喜欢的某网红酸菜鱼店就史无前例地开始送外卖;好几家咖啡品牌的挂耳咖啡这两个月的销量也是指数上涨;几款口碑好的螺蛳粉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频频断货。。。与此同时,三月份,地处上海黄金地段的几家出名的小资餐厅和艺术酒吧纷纷倒闭……


被央视新闻联播官宣停业的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们,遭受着比普通群众更多一重的打击,此时纷纷陷入恐慌:企业模式不革新就被消耗殆尽,员工心态不转变就被淘汰。。。。


在此,我再给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旅游从业者的心理调试小贴士



面对岌岌可危的行业前景,面对变革之中的公司现状,面临着裁员和末尾淘汰的风险。。。旅游从业人员必然是忧心重重。


1、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

如果此刻你正在被焦虑、恐惧、悲伤、或者愤怒支配,先做个深呼吸,平复一下心情。冷静下来后反思一下自己的现状,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如果原因可控,设法去解决问题;如果不可控,则设法接纳自己的情绪。特殊时期产生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如我一开始所说,无论打击多大,最后大部分人都可以心理调适回归基线。


要知道每一种负性情绪都有积极的一面:焦虑感是一种动力(想想上文提到的被deadline支配的焦虑促进你完成任务);恐惧感则让我们更谨慎(比如对病毒的恐惧,让我们更注意卫生);悲伤让我们更在乎他人的感受,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愤怒让我们更有力量……


如果你此时正在经历失眠或者食欲不振,你需要找点外部的力量帮助你应对现状。比如与家人和好友交流,获取情感上的支持;与上级和同事沟通,获取工具上的帮助;必要的时候找心理医生开点药……


2、自我提升,获得自我成长

疫情的持续性,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自我反思的时间,反思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也留给了我们大量时间去学习,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长。


疫情时期很多企业直接转入了全新的领域,比如比亚迪、富士康纷纷转型口罩厂。这恰好给大家重新审视复合型人才的机会。你是那个面对紧急情况可以灵活进行技能切换的人吗?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一定好的,除了学习:D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真的一不小心倒闭了,或者一不小心被裁员了,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这是不是一个自我转变的契机,比如刚好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去报名复旦MTA的全日制班?生活中任何一个新的阶段必然会打破原有的舒服区,在新的生活方式稳定之前也必然会遇到不适应,但是,这就是人生呀!


写给旅游业管理人员的小建议


在疫情期间,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寻求多方的支持。风险是必然的,如何控制风险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


无论企业高层如何制定企业的发展决策,都需要做到负责任、有担当——对员工负责,也对国家负责,为社会事件发声、传递正能量,但不要“蹭热度”。疫情培养了大众关注社会动态、针砭时弊的习惯,也从疫情暴发期间的谣言和辟谣等一系列事件中炼就了明辨是非的金睛火眼。因而,企业这个时期所做的决策,要真实、诚恳,而不是造势。例如某主题公园集团就承诺疫情期间“不裁员、减薪”。放弃一定的短期利益,才能树立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当然,这种公司品牌形象的打造和经营成本之间,要有平衡。


最近有人问我,疫情过后,旅游消费会“报复性”反弹吗?


我可以谨慎地回答:会小范围反弹,但不会“报复性”反弹。报复性消费是指,人们某种消费需求被压抑一段时间后,一旦束缚解除,便会大量释放。虽然疫情压抑了大家出去游玩的欲望,但是只要全世界的疫情没有完全过去,流动性的增加就会提高被感染的风险。这几个月的居家隔离,大家收到了太多“一不小心祸害全家”的信息,风险规避意识大大提高。另外,广大群众摸摸钱包也知道不会报复性旅游消费了。保守地说,国人恢复正常生活需要三个月,那么三个月足够养成一个新的消费习惯。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做好企业的转型,研发新的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产品,就是当下最大的考验。目前 “非接触式消费”的崛起已然是个可以借鉴但不可以复制的例子。


在研发新的产品的思路上,我继续抛砖引玉,提供以下几个思路(难得发个文,就多写几句吧。。。)


1、提升产品的意义感

疫情期间,面对生死的威胁,人们的生命意义感被激发了,所以会寻求更加有意义的消费方式。原先 “网红”产品的营销方式将不再适用,比起去人挤人的网红店里排队浪费时间还要承担病菌的风险,人们需要更有意义的体验。因而旅游产品要注重内容打造,比如注重文化的内涵,注重体验过程。“开心”只是短暂的,“有意义”则持续的更久。旅游产品还要注重品牌打造,注重价值观和态度的传递,找到自己的定位,立体化自己的形象,打造与之相符的产品。此外,“有意义”还可以表现为建立联系,建立时间上的联系(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空间上的联系,和心灵上的联系。如何让消费者可以透过产品看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看到自我的可能性,也是旅游产品开发下一阶段的重要考量。


2、打造健康旅游理念

疫情促进了电商市场,也培养了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人们越发注重品质,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品牌都在打造健康产品,比如某零食品牌以“云春游”为主题邀请网友在线赏花,同时推出健康系列春季出游零食,在直播期间很多商品上线秒无,便是抓住了人们想出去玩又想健康的心态(咦,又是吃吃吃的例子呢……咳咳,暴露了吃货本质)。除了康养产品旅游可以如何跟健康结合,也是将来旅游行业需要探索的道路。


3、提升旅行保障,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感

在短期内,出于人少安全的考虑,以郊区和乡村为目的地的家庭式短途游会占据主导地位。各个景区同样不能疏于防护,需逐步开放、限制人流量、及时消毒,设置必要的防护提醒,让消费者信任你们的安全性和专业性;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工作人员,爱护好自己的员工,才能把这种人文关怀传递给消费者,打造一个安全有爱的消费环境。另外,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防疫保险产品,考虑到这次疫情的特殊性,很多长短线旅行产品可以考虑配套相应的旅游保险。


最后,复旦的樱花开了,满满的春意你感受到了吗?期盼脱下口罩的那一天,也期盼旅游业的春天…

(谢谢薛岚老师的友情供图,王莎老师的友情题名)


 CopyRight ©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光华楼西主楼18-20层(邮编200433)
TEL:(86 21)6564 3667    FAX:(86 21) 5566 4027    E-mail:MTA@fudan.edu.cn